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
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
瓷器首页

【瓷器】南宁发现距今有四五百年历史的瓷器窑址

ciqi】2013-4-9发表: 南宁发现距今有四五百年历史的瓷器窑址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广西考古人员近日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邕江沿岸发现一个民窑遗址(暂命名为

    南宁发现距今有四五百年历史的瓷器窑址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广西考古人员近日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邕江沿岸发现一个民窑遗址(暂命名为三岸窑址),并出土了一批陶瓷制品碎片。这是南宁市范围内发现的第一处明代瓷器窑址。据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断定,该古窑建造于明代,距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这座古窑位于邕江边,尽管窑身已经垮塌不少,但可看出它以黏土和方砖为壁,沿着倾斜的山坡而建,形如龙身。考古人员介绍说,这是古代南方地区流行的典型龙窑形制。从山脚往上,依次建有窑门、火膛、窑室、排烟孔等,最下面的叫“窑头”,最高处叫“窑尾”。龙窑有一个优点——烧窑时使用的燃料少,升温快,窑内温度高,烧出来的瓷器硬度较大,釉面晶莹美丽,质量很好。

  由于古窑遗址目前仍处于小规模试掘阶段,只有约60平方米面积露出真容。从最低处的窑门走进窑内,可见4个窑室沿着山坡依次排列,长度约六七米,后面的部分仍隐没于黄土中。窑室内的窑床上还残留着烧瓷用的垫饼和支座。由于长期高温烧窑,窑壁和窑床凝结了一层琉璃质,厚度约有1厘米。

  窑室里散落着一些碎瓷片,大多有一层淡青色釉面,少数呈蓝灰色,还有的是浅褐色。

  “这只是古窑的一侧,根据龙窑的形制,如果以窑门为中轴线,那么应该还有另一侧窑室没有发掘出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覃芳介绍说。

  这个古窑遗址的发现比较偶然。覃芳介绍说,今年3月初,考古队途经这片野地,脚下忽然踩到了几块瓷器残片。细心的考古人员立刻捡起来辨认,并且在附近搜索。当他们扒开密密的灌木丛时,掩盖在浮土下的一堆“废品”映入眼帘。

  这堆“废品”是由烧坏或有瑕疵的陶瓷制品长期倾倒而成。考古人员从厚度近两米的废品堆积层中,辨认出碗、盘、碟、罐甚至烟斗等日常生活用具的残片,不少器皿还保持着烧制时的层叠状态,于是认定:附近一定有窑址!

  经过近一个月的勘探与发掘,被荒草和黄土湮没的古窑终于现身。尽管经历了几百年来的邕江潮起潮落,古窑除了被洪水冲塌了半个窑室,其余遗址仍然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根据陶瓷制品的器形、纹饰和烧制技艺等,考古人员判断古窑建造于明代。覃芳介绍说:“这么大块的砖在宋代是少见的。明代是个开放型的朝代,与宋代相比,制砖比较大块,砌出来的桥梁、雕刻、宫殿也都比较大气。从这一点来看,也能断定这是明代的产物。”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林强介绍说,三岸古窑遗址是南宁市在古窑址方面一个比较重大的发现,说明在明代,邕江一带已是交通方便、制造业和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此外,古窑遗址对研究古代南宁人的生产生活,有一定佐证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瓷器窑址,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 ,本资讯的关键词:瓷器陶瓷制品历史南宁百年

(【ciqi】更新:2013/4/9 20:10:22)
中西方极致手工艺对话前门23号(中瓷网采编)2013年3月29日,数辆劳斯莱斯豪华轿车齐聚前门23号,多位影视明星及社会名流受御窑元华堂和劳斯莱斯(北京)的联合邀请,出席了“向手工艺者致敬— >>
具有明显宋代风格的元代民用青花瓷斗笠碗元代各类民用青花瓷器胎体断面及底部图示标本长期以来,景德镇外地区生产的元代青花瓷器(如云南的玉溪窑、浙江的江山窑和四川的会理窑等)的客观存在,没有得到足 >>
最新资讯  优势批发  最新供求  
 
返回上一页    回顶部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