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元明清瓷器上的龙 瓷器 |
【ciqi】2013-9-4发表: 元明清瓷器上的龙 瓷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龙纹瓷器也是当下引人注目的收藏门类,在拍卖市场上比花卉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瓷器贵数倍以上 陶瓷相关 瓷器 瓷器知识 陶瓷器皿 陶瓷器 瓯窑瓷器 日用瓷器 ,本文关键词:瓷器 元明清瓷器上的龙 瓷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龙纹瓷器也是当下引人注目的收藏门类,在拍卖市场上比花卉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瓷器贵数倍以上。细细探究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的演变,不仅能读出国力盛衰和社会审美,甚至能读出皇帝的性格和喜好。 总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纵观历史,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 从明代开始,绘有龙纹的瓷器一直是被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上品。明代洪武年间最有代表性的龙纹瓷器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龙爪由元代的三、四趾变为五趾。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一改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威武凶猛。龙首比元代大,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似猪嘴,张口的伸舌,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明朝初期的龙相威武端庄,头部变大,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彰显了开国之际蓬勃气象与豪阔的社会氛围。这时期的龙爪最有特色,呈三角形,略微内弯,犹如鹰爪雄健有力,显得锋利刚劲。 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多为游龙,张牙舞爪的猛龙少见,常见一种闭嘴龙:闭嘴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龙头垂直成90度,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这一时期的龙纹,已失去叱咤风云的雄姿,而表现出一副性情温顺的神态,变得温驯且无野性,像豢养的宠物,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龙眼目光呆滞,有如戴上眼镜一般,龙发稀疏地向上纷飞。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游龙纹形式多样,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但此时的龙纹已大不如前期,画工简单草率,有的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似乎失去了冲天入地、驾云行海的神威。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 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康熙朝有一种特别的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老态龙钟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有关系。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景德镇的瓷匠画师在长期画龙实践中,还总结出不少画龙的口诀。其中有“龙开口,须发齿目精神有”。“头颈细,身肥尾随意”。“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鳞宝珠衬神威”。“掌似虎,爪似鹰,腿伸一字脚有劲”。于是在瓷盘、瓷板、瓷瓶、瓷缸上,各式各样的龙搏浪跃涛,蹴云掠花。 关键词:元明清瓷器 瓷器ciqi相关"元明清瓷器上的龙 瓷器"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瓷器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瓷器ciqi的支持,对于元明清瓷器上的龙 瓷器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ciqi】更新:2013/9/4 19: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