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
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
瓷器首页

【瓷器】古朴奔放——中国北方剔花瓷器

ciqi】2014-12-15发表: 古朴奔放——中国北方剔花瓷器
剔花是我国古陶瓷装饰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剔花瓷器,图案气象浑穆,线条遒劲有力,给人以古朴奔放之美感。剔花,即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竹木或骨石等制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图案,以一定的深度剔去纹饰

    古朴奔放——中国北方剔花瓷器

剔花是我国古陶瓷装饰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剔花瓷器,图案气象浑穆,线条遒劲有力,给人以古朴奔放之美感。剔花,即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竹木或骨石等制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图案,以一定的深度剔去纹饰以外的坯层的一种装饰拉法。用这种方法作出的图案,具有很强的浮雕感。有时花叶上再用划花的方法划出花蕊叶筋,纹饰更显形象逼真,由于剔去的地子通常呈黄褐色,与黑色的釉子或白色的化妆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就使主题纹饰被更强烈地烘托出来。

图一:故宫博物院藏金黑釉剔花罐

剔花瓷器最早见于宋代,当源于漆器生产中的雕漆。雕漆又称剔红,漆器的各种装饰技法,直接影响着陶瓷的装饰艺术。汉代以来,陶瓷仿漆之风盛行。如汉彩绘陶和釉陶,从画法到釉色,均借鉴于同时代的漆器。在河南南部战国墓中出土的陶器,器表面往往裸有黑漆,使表面有一层黑亮的光泽,显然是摹拟漆器而随葬于内的。唐代及北宋前期,雕漆广泛流行,瓷器生产也空前繁荣,雕漆的艺术风格对瓷器难免产生某些影响。

唐代雕漆风格古朴,宋代则刀法娴熟,色彩多变。陶瓷剔花与雕漆是异质同工。

图二:故宫博物院藏金黑釉剔花罐局部

北宋以前,漆器生产集中在北方,故陶瓷剔花工艺是由北方诸窑受雕漆剔红、剔彩工艺的影响而发明的,品种有白釉剔花、黑釉剔花、酱釉剔花等。北宋的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峰曲河窑、河北的磁州窑、山西的介休窑等均生产剔花瓷。不过,由于各地原料有差异,所以风格不尽相同。

图三:故宫博物院藏黑釉剔花小口瓶

  例如磁州窑以生产白釉剔花最盛,即在施白色化妆土的半干坯上剔刻花纹,再罩以透明釉,白色的化妆土与黄褐色的地子相得益彰,图案被巧妙地衬托出来。磁州窑的剔花图案多为山水花鸟等,民间风味较浓。当阳峪窑也生产白釉剔花,但风格与磁州窑不同,它有一种特殊装饰,即在瓶罐一类器物上除主题纹饰外,剔刻几何图案作辅助纹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宋当阳峪窑剔花罐,罐身以剔缠枝牡丹为主要纹饰,花蕊与叶筋以划花技法作出,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线条流畅优雅。怒放的牡丹花朵,姿容娇烧,婀娜俊俏,在剔出的黑褐色地子映衬下,显得十分雅洁优美。瓶身下部剔出一周缠枝花叶纹,以一道回纹将其与主题纹饰隔开。整个纹饰布局主次分明。这种白釉剔花的技法,也受到少数民族的喜爱,辽金陶瓷不乏精美之作。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里就陈列着辽代白釉剔花罐。山西诸窑以生产黑釉剔花取胜,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山西天镇金墓出土的黑釉剔花小口瓶,瓶身在黑色釉地上剔刻两层纹饰,肩部剔菊瓣纹一周,腹上用剔、刻两种技法作出花草坟、卷叶纹四组。该瓶造型浑厚,釉黑如漆,光亮如新,线条圆滑,转折自然,充分显示出陶匠娴熟的剔刻技法,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风味。图四:故宫博物院藏黑釉剔花小口瓶局部从雕漆移到陶瓷上的剔花工艺,经过工匠们的改进,成为很有特色的装饰技法。至今,我国许多地方瓷窑仍在生产剔花产品。剔花瓷器以其纯朴的艺术风格,浓厚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陶瓷文化中一支奇葩。

瓷器ciqi相关"古朴奔放——中国北方剔花瓷器"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瓷器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瓷器ciqi的支持,对于古朴奔放——中国北方剔花瓷器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 ,本资讯的关键词:瓷器北方古朴

(【ciqi】更新:2014/12/15 18:41:56)
东平窑刚好开了一窑瓷器,师生们看后直呼大开眼界。本报记者方莲花摄近日,惠州学院美术系4名教师党员和11名大学生党员到惠阳区平潭镇参观了东平窑和四季绿生态农场,拜访了老手艺人严华文,直观体验艺 >>
省博广彩展开幕穿越300年,广彩瓷器是如何生成演变的?昨日下午,“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馆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馆藏和个 >>
最新资讯  优势批发  最新供求  
 
返回上一页    回顶部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