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见证历史佛山首批建筑质监把关人一丝不苟将检查过的工地视为作品望闻 |
【ciqi】2020-6-18发表: 见证历史佛山首批建筑质监把关人一丝不苟将检查过的工地视为作品望闻 信息加油站《佛山市建筑行业诚信管理办法》建立了诚信加扣分和红黑名单制度,开发了佛山市建筑诚信评价体系管理平台,在系统登记的企业达7800多家,诚信体系架构基本形成。品着手冲咖啡,欣赏各地淘来 见证历史佛山首批建筑质监把关人一丝不苟将检查过的工地视为作品望闻信息加油站 《佛山市建筑行业诚信管理办法》建立了诚信加扣分和红黑名单制度,开发了佛山市建筑诚信评价体系管理平台,在系统登记的企业达7800多家,诚信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品着手冲咖啡,欣赏各地淘来的瓷器,眼前这位老人的退休生活精致得很。但也许正是对生活的“精致感”,使得他始终一丝不苟地对待接触过的每一栋建筑,以苛求的眼光对待建筑质量。 从业47年,他是佛山最早一批从事建筑质量监督的人员之一,参加过上世纪90年代全国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解决过广佛地铁既有建筑的桩基础托换问题。他笑称自己是“建筑医生”,他就是原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佛山质监站”)总工程师——陈兆征。 见证历史 佛山首批建筑质监把关人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但由于缺乏相关建筑规范指引,加上建筑工人技术参差不齐,并且施工单位自身知识有限,缺乏过硬的质检手段,工程质量难有保障。 “在此背景下,全国开始推行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等级核验制度,1984年就出台了相关文件,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制度由此建立。佛山质监站就在那时成立。”陈兆征说。 陈兆征回忆,佛山质监站刚成立时,专业人才少,大家每天忙得连轴转,“我1986年入职,当时一共6个人。一年全市大小几百个工程,平均每人每天要跑两三个工地,周末都不能停。” 建筑质监工作者是“生命”的把关人,不仅要对建筑生命负责,还要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使质监工作做得更好。——陈兆征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方式,佛山质监站的功能从直接验收核定工程质量转向监督参建各方质量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佛山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建筑工程质监体系,建筑质量明显提升。 一丝不苟 将检查过的工地视为作品 每天跑工地的生活,陈兆征坚持了一辈子,每个检查过的工程,他都视为作品。“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广东省推选4个城市,分别抽取5个工程接受检查,唯有佛山达到100%合格标准。”说起这桩往事,陈兆征脸上写满自豪。 另一桩令陈兆征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广佛地铁南海段既有建筑的桩基础托换工程。如今城市规划成熟,能避免挖隧道碰到高楼地基的问题。“当时地铁隧道需要穿过一栋宿舍楼的下方,该楼房采用桩基础,需要进行托换。”陈兆征在检查中发现施工方不理解设计方案的关键技术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施工单位返工重做,并要求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望闻问切 锻造建筑质监的火眼金睛 陈兆征说,质监工作要有高度的结构敏感性。在施工现场,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原因,有任何的疏漏之处,质监人员都必须敏锐捕捉到问题所在。“我们读的是建筑的‘医书’,持续不断更新知识库,加上多年累积的实地经验,最好能学点哲学,才能拥有对建筑‘望闻问切’的技能。” 陈兆征早年也当过建筑工人,在施工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后来考上了佛山广播电视大学,就读机械专业,再被推荐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工民建专业。此外,他还跟随老师参与过各种项目施工实践。 陈兆征表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建设流程更规范、检测手段更智能,但同时也对工程质监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质监人员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更高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图】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 ,本资讯的关键词:瓷器质量关大家建立电视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工程建筑行业楼房建筑市场建筑工人建筑质量建筑规范 (【ciqi】更新:2020/6/18 10:58:31)
![]() |